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
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
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 評價
網友滿意度:
Hello~小編想問問大家對文學的感覺是什麼
以前在念書的時候一定會上國文課
國中的時候文言文是小編的弱點阿
只識字但不懂內容
有點苦惱開始一點點排斥
高中還是免不了有國文
小編只好試著了解 認真上課
後來發現文學賞析有種被帶回古時候的感覺
老師講得很生動再跟著老師的解釋
從每個字句中了解
古代人他們的想法、當時情境心境
其實還蠻有趣的
現在就會有現代文學
像是小說 散文集之類的
小編覺得看書時間都過得很快
當你看完一本書兩三個小時就過了
但這幾個小時內其實收獲會不少
欣賞作者精挑細選的詞彙字句
文字間蘊含細膩情感
看書的時候搭一杯咖啡
偶爾文青一下也不錯
最近小編在網路上找書
在金石堂網路書店看到一些不錯的書
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
這本小編還剩一些沒看完
但是還不錯收穫不少
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
小編跟妳們說 在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
使用銀行卡享有更多好康喔
大家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
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
醉紅樓:風月,談的不是愛情 ![]() |
紅樓夢悟(增訂本) ![]() |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《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》
最赤裸的臺灣現代詩評論!
這才是真實,這才是現況,挑戰你對臺灣現代詩與文學史的想像!
本書作者長期關注現代詩與文學史議題,無論身在學院內/外,皆持續以書寫展現介入之決心。其視野不自囿於臺灣一時一地,反欲與香港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等華文文學場域積極對話,思考殊途可以不必同歸的在地解答。
全書分為上下兩卷,分別命名為「文學史想像」和「現代詩異語」,既提出對臺灣新詩史書寫與敘述方式的主張,亦涉及框架、世代、跨界、選集、教學、影像、文學社團、數位文學之探討。涵蓋文學歷史回顧、現象剖析觀察、詩歌意見抒發,對余光中、洛夫、林燿德、羅智成、施穎洲、張堃等前輩與「七年級」作家之成績亦多所討論。這些探索還稱不上是發人所未能發、言人所未敢言,唯盼書中所錄種種異語,日後莫成無用囈語!
本書特色
★最真實的新詩評論,最赤裸的新詩現況!
★書中各章節初稿,曾在《聯合文學》、《創世紀詩雜誌》、《幼獅文藝》、《文訊雜誌》、《印刻文學生活誌》、《聯合報》等重要刊物及研討會中發表,並引起許多討論!
作者介紹
楊宗翰
楊宗翰,1976年生於台北。曾任文訊雜誌社企畫總監、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與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,現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專任助理教授。著有《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》(秀威經典,2017)、《台灣新詩評論:歷史與轉型》(新銳文創,2012)、《台灣現代詩史:批判的閱讀》(巨流,2002)、《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》(文津,2002)。編有《血仍未凝:尹玲文學論集》(釀出版,2016)、《逾越:台灣跨界詩歌選》(福州海風,2012)、《跨國界詩想:世華新詩評析》(唐山,2003)、《台灣文學史的省思》(富春,2002)、《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》(富春,2002),並策畫「林燿德佚文選」、「菲律賓華文風」、「馬華文學獎大系」、「馬森文集」、「台灣七年級文學金典」等系列出版品。
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-目錄導覽說明
【序】:學院
■上卷:文學史想像
臺灣新詩史:一個未完成的計畫
被發明的詩傳統,或如何敘述臺灣詩史
重構框架──馬華文學、臺灣文學、現代詩史
與余光中拔河
林燿德晚期創作中的幻獸想像
■下卷:現代詩異語
臺灣新詩史:書寫的構圖
曖昧流動,緩慢交替──「臺灣當代十大詩人」之剖析
馬華文學在臺灣(2000~2004)
雙重意識:旅臺馬華作家的臺北書寫
世界華文文學的教與學
期待千島詩國再現
在臺灣閱讀菲華,讓菲華看見臺灣:《菲律賓?華文風》書系的出版意義
必須完全忠實:菲華作家施穎洲的翻譯使命
逾越的愉悅:半世紀來第一本《臺灣跨界詩歌選》
一群青年藝術家的畫像:台大現代詩社與七○年代的羅智成
閱讀「60-80」,想像「70-90」
還要新世代多久?──2012詩與詩論的年終回顧
傳奇已止,研究待續──還林燿德以真實
然而詩以及文學跨界
從龜壽鶴齡,到再《創世紀》
因為洛夫的緣故:認識詩人的四個關鍵詞
文學電影,紀錄想像:對「他們在島嶼寫作Ⅱ」的反思
他的風景遍佈時間─張堃及其詩集《風景線上》
從政治詩到公民詩
臺灣現代詩的數位衝浪:從電腦詩到新媒體
小說引力,臺灣魅力──論「2001-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」評選
拋出了地心吸力的詩人們:從《星座》看現代主義文學「小歷史」
從出天下到領世代──臺灣七年級詩人的機遇與挑戰
在臺灣閱讀《香港文學大系1919-1949.新詩卷》
論詩歌節如何毀詩不倦
【代後記】下一個十年的文學溝通
序
學院
學院是我們的居所,對這點本人從未懷疑。畢竟我曾經如此執拗地相信,有一種人文書院、聚義論學的可能,乃至重現梁山泊上水滸豪傑的不羈風景。那當然是對現代高教體制的衝撞,對自我良好感覺的膨脹,遂使我當年戲擬之「沒有三兩三,別上林美山」,貌似傲氣中實則潛藏了幾分悲憤。一種自恃不為人(也不屑為人)理解的態度,加上宜蘭跟台北既近實遠的距離,在此邊念博士、邊當講師,竟也錯生出煮詩烹文何難之有的幻覺,使書寫方向捨創作、就評論,甘為擺渡人而不自登岸。K校長帶頭編織的人文書院大夢,待各棟鋼筋水泥建物落成,冰冷現實便如下課鐘聲般陣陣襲來。烤羊、花酒、縱欲,究竟是黑函謠言抑或證成菩提,在激情與冷眼的光譜兩端,答案終漫漶至不可辨認。K校長跟幾位老師陸續離開,目睹斯文蒙塵、驚駭重利輕義的我,事件發生迄今十多年皆不願再踏入校門一步。學院還是我的居所,只是竟從安居變成了危居――我成了師承無端的浪蕩子, 文學社群的放逐者,扛著學院遺址與記憶光影在市街獨行的夢遊人。
所幸文學思考、創作及研究都是絕對個人的志業,避結黨, 適獨行。赴菲京馬尼拉教學兩年,回台在產業界走了一圈,晚近有緣重返校園任教,改赴學生數量在全台名列前茅的淡水五虎崗。從小國寡民的人文書院,到精確量化的現代大學,我得調整自身對學院的認知與想像,適應理念跟實踐間的差距。步行在淡江文學館各樓層的走廊,嘗試辨別每間教室、系辦、教師研究室的人文氣味及動人故事,尋找那些可能遺失的美好。遙遠的昔日,K校長在這做過系主任及院長,他留下的故事當不只「都是一群笨蛋!還互稱什麼學長、學妹」一句吧?猶記得他對我說: 「學問在自己身上,誰能搶走?」無論順境逆境,個人學問如此,理想學院亦然。
學院是我們的居所,但它不該只是避風港或藏經閣,而是真正的戰鬥位置。我的理想學院,樓不在高,室無須多,設備新穎或氣派豪華就留給得閒者去享用。學院中人應能時刻警戒權力誘惑,寧為醒世刺耳逆聲,堅持文化抵抗干擾。學院的位置就是戰鬥的位置,誰說人文學科只能困守窮巷案頭?把文學學好、學精、學深,「文學學」就是最有效的應世之道,我們發出來的異語便不致淪為囈語。理想學院仍待建構,現實學院正在眼前,我的現代詩與文學史閱讀研究之旅,已不再有退路或藉口。
團購麻吉卷
語言:中文繁體
規格:平裝
分級:普級
開數:14.8*21
頁數:274
出版地:台灣
商品訊息簡述:
- 作者:楊宗翰
追蹤
- 出版社:秀威經典
出版社追蹤
- 出版日:2017/1/12
- ISBN:9789869407120
- 語言:中文繁體
-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異語:現代詩與文學史論